初踏進Harold Pinter的戲劇世界

荒誕派戲劇 | 品特式 | 威脅喜劇

Theatre of the Absurd | Pinteresque | Comedies of Menace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們經歷大型戰爭後心裡留下難以撫平的創傷,劫後餘生如夢初醒,開始重新思考一直以來的生活模式和傳統觀念,透過對現存事物的一連串質疑,尋找自身的存在價值。於是西方戲劇舞台上出現了一種新的戲劇形式——以帶有荒誕色彩以及注重個人風格的個性化劇作,在舞台上探討當代社會問題。那些作品大多充滿可怖和悲劇的形象、沒有連貫情節,情節重複出現,或荒謬的展開,而且語言含糊不清,看似毫無邏輯,使觀衆摸不着頭腦。直至1961年,英國戲劇評論家Martin Esslin以「荒誕派戲劇 (Theatre of the Absurd)」這名詞為這類戲劇作品賦予正名,並出版了同名的文學戲劇理論著作,書内列出了一些主要代表劇作家的名字,包括Harold Pinter、Eugène Ionesco、Samuel Beckett和Jean Genet等。

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被稱爲荒誕派戲劇的實踐者,荒誕的戲劇手法在他的作品裡,是一種進入「現實」的方式,而「現實」這一主題,是品特作品的其中一個主要關注點。品特致力在劇本中挖掘生命的本質,而且銳利地洞察到人類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掩蓋真我,於是,他的作品正是要把被掩蓋的,挖掘出來。進劇場的聯合藝術總監陳麗珠Bonni認爲,品特所指的「掩蓋真我」,並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失效,恰恰相反,是人類溝通得太好,以至害怕被對方看見最赤裸的自己,才拒絕對話,嘗試阻止對方輕易地走進自己的思維裡——拒絕對話的方法就是保持沉默,Bonni認爲,「其實沉默才是最赤裸」。

品特作品的語言被專稱為「品特式(Pinteresque)」,特色是運用大量靜默(Silence)與停頓(Pause),這種手法承自荒誕派戲劇,突顯角色之間的張力,利用不存在的語言,表達「被掩蓋的」訊息。他自稱作品爲「威脅喜劇」(Comedies of menace),意指其劇本往往夾雜著使觀者困惑不安的「潛文本」。2005年品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其作品被評價為「揭露日常瑣碎閒談底下所隱藏的危殆絕險,迫使讀者進入壓迫自身的密閉內裡。(Who in his plays uncovers the precipice under everyday prattle and forces entry into oppression’s closed rooms.)」如果你走進劇場,發現有同樣感受,那可能是品特筆下的主角正在「掩蓋真我」,而「掩蓋真我」當中的曖昧、猜度、挖掘、質問和權力,可否被解讀為一種加速被了解的過程呢?

荒誕(Absurd)一詞,由拉丁文的sardus(耳聾)演變而來,在哲學上指個人與其生存環境脫節。進劇場這次在2021年的香港上演《時光》(Old Times),在荒誕昏亂、滄海橫流的時代,邀請有心人進入劇場,探索一部1970年的英國作品,如何帶領幾代的當代人在「荒誕」中尋找「現實」,正如兼任劇本翻譯及導演的潘惠森選擇把《Old Times》翻譯為《時光》,「因爲這部作品不只講述過去,也在講述當下每一個moment」,而當下每一個時刻、每一段回憶也在創造未來,在品特的戲劇世界裡,一念即現實。

撰文:Lilian Lam

圖片來源:

張志偉

資料來源:

Martin Esslin.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London: Methuen, 2004.

Chandra Shekhar Tiwari (2012). Harold Pinter and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Lapis Lazuli-An International Literary Journal, Vol.2, No.2, 2012 p. 1-17.

Aleks Matosoğlu (2012).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Beckett and Pinter. Tiyatro Eleştirmenliği ve Dramaturji Bölümü Dergisi, Vol.21, No.2, 2012, p.79-96.

林凱敏(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文學‧哈洛品特+大衛馬密×潘惠森:不做戲劇人,或淪犯罪者〉,《明報‧星期日文學》。取自https://bit.ly/2RwuIFH

蔡奇璋(2016年5月20日)〈因為穿透,所以澄明:淺談哈洛‧品特的戲劇藝術〉,《放映週末‧電影特寫》。取自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559

陳麗珠訪談,2021年5月1日。

潘惠森訪談,2021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