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米」知識

食米都要拍賣?

從前的食米拍賣,一般在碼頭進行,各類型米商也拿著算盤在現場議價。入口米商,俗稱「上盤行」;二是批發米商,俗稱「米行」或「二盤米行」;三是零售米商,俗稱「米鋪」或「三盤米鋪」。而上盤行負責出價買入或沽出,沽出後由批發商和零售商承接,如果預計未來米價上漲,就會出現高價買入囤貨的情況,市面的食米供應便會因而大幅減少。

搶米要去邊?

在1919年7月26日,香港懸掛風球,苦力停工,聚集在灣仔一帶。有人到雜貨店購買兩銅仙的米,當店員告知所能購買的米量時,苦力起哄。聚集在現場的二百多名苦力衝進店內,搶去約300斤米。隨後苦力再搶劫附近的雜貨店。當日有15家店舖被搶掠,共失去約1500至2000斤米。市民其後加入搶掠行列,在7月27日,銅鑼灣、鵝頸橋、西環、中環都有米舖和雜貨店被搶掠,搶劫者以30至40人或150至160人一隊,分頭到米店搶米和錢財。到了7月28日,油麻地、旺角等地亦出現搶掠事件。部分在下環(今灣仔)的米舖,由於並沒有參與囤積存貨,售賣平價食米,因而沒有被搶劫。

搶米風潮導致大部分米商不敢營業,使糧食供應更為緊張,米價進一步上升。政府在7月28日宣佈承辦及收購所有私人存米,禁止出口食米,並把食米分成三等,固定價錢。政府在8月25日提出法案,讓港督可以有需要時,徵收米商存貨,及監管米商的經營。自此政府正式開始干預香港的食米市場,直到2003年3月1日才取消所有限制,全面開放市場。不過,政府仍然保證香港有充足的食米儲備,隨時都有足夠15日食用的儲存量。近年香港人耗米量持續減少,由2010年每人每年平均46公斤,減至2019年40公斤。

米荒咪心慌!穀米有專員?

香港依賴進口食米。從前香港主要從暹邏和法屬印度支那等地進口米糧。

1918年,日本受天災影響,糧食供應短缺,日本政府以高價搜購食米。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僅餘的食米都運到日本,使香港的食米供應更加短缺。由於供應減少,香港米商乘機囤米不發,以推高米價牟取利潤。到了1919年7月初,食米批發價由一個月前的每擔$3.4,急升至$6.7,零售價更漲至每擔$16。

現在一袋家庭裝8公斤的米,在香港超市約賣$100。那麼當時一擔(50公斤)賣$16的米是否很貴呢?讓我們用教師的月薪來比對。當時教師的月薪是$20,現在學位教師的起薪約$30000;那是1500 倍增幅。如果50公斤賣$16,當時8公斤的米就是$2.1,乘以1500倍來換算現今價格,就是$3200!

香港政府為了應付米荒,特別設立穀米專員,成功和華人領袖協商定價,合力令米價回落。

在2008年4月4日,食米拍賣事件差點再次出現。由於自然災害,泰國米價飆升,賣家 jackywong666在雅虎香港拍賣場以「現貨供應 金象牌泰國香米 5 公斤」為題,展開拍賣,並聲稱有大量泰國米現貨。在拍賣過程中,買賣兩方未能達成共識,最終拍賣告吹。

我哋喫乜甚麼米?

2019年香港入口299500噸食米。源自泰國、越南、中國內地、柬埔寨、美國及其他地方。頭三位是泰國香米(47%),越南香米(27%),中國內地珍珠米(8%)。泰國香米又稱茉莉香米(Jasmine Rice),正式定名為泰國茉莉香米(Thai Hom Mali Rice),採自中部省 Chachoengsao,經過篩選後,正式命名為Khao Dawk Mali 105( KDML105)。在最佳環境生長時,外觀為珍珠色、透明,非常長且細長,並具有光滑的外觀。KDML105精湛的烹飪品質是其質地柔軟,芳香,細長的白米。除了為人認識的日本珍珠米,中國內地也生產珍珠米。因米粒飽满、肥大圓潤,色澤潔白,形似珍珠而得名。珍珠米黏性較高,常用於製作壽司和煲粥。

「火礱」是甚麼?

「礱」是用來把穀物碾成糙米的機器,以牛拉動的稱為「牛礱」,然後把糙米再用臼來舂成白米。「火礱」是全自動作業的,把穀子放下,就可以自動除沙、脫殼、分糠、分槽,把白米和粗糠等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