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 x 錄像

突如其來的世紀病毒來襲,從最初面對病毒對生命威脅,恐慌過後,經過近兩年的時間,相信每一個人都仍在適應疾情下保持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全球的劇場演出在2020年幾乎完全癱瘓,面對閉館和聚集限制等防疾措施,最直接的應對方法是將演出轉移到線上觀看。在外國,英國皇家國家劇院(Royal National Theatre)在閉館期間讓觀眾在網上免費欣賞經典劇目演出,亦例如柏林愛樂交響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e)在關館期間提供《數碼音樂廳》為觀眾線上免費演出。

現場與錄影

香港的劇場界亦不例外。糊塗戲班原訂在2020年重演《瑪麗皇后》的計劃推遲到2021年並改為拍攝網上播放;《再遇 . 瑪麗皇后》在疾情下催生了網上錄影版本,並將於七月在網上放映。糊塗戲班藝術總監陳文剛指出由於過去拍攝的經驗不多,所以由舞台劇到現在電視電影版本,需要思考更多。例如如何處理能量調節和台位上的調度、配合拍攝,選取讓觀眾接收的角度。

而《再遇 . 瑪麗皇后》的編劇張非凡認為,電影跟舞台兩者的核心是沒有分別,都是與觀衆去分享一個故事。電影的處理可以運用不同的運鏡、構圖等交代劇情及情感,但舞台的處理便需要運用角色之間的對白來交代。所以,兩者在說故事的方式上有很大的差異。「以是次網上錄影版爲例,呈現瑪麗墮胎後到夢幻島的一幕運用了不同的方式。在過往舞台版中,舞台上整體所呈現的布偶、服裝無法透過鏡頭展現一樣的效果和氛圍。另外,說故事的模式亦有改動,由舞台版中運用近十位演員來呈現瑪麗的故事,改爲運用與瑪麗較爲密切的三個角色來交代及演繹瑪麗的故事,兩者的敘事方式有很明顯的差異。」

問到將來的劇目會否考慮改為網上版本,陳文剛表示:「可能性是有的,因為疫情預計短期內都不會歸零,我認為這方面是可以思考,當然我始終有好強烈的信念,舞台始終是舞台。舞台的現場感及與觀眾之間互動,播片形式完全不能取代。但如果衍生更多途徑吸納更多觀眾可以觀賞,亦非不可。但製作成本上有更多資源的考慮。」

迄今為止,基本所有結合「新媒介」的演出,都在用各種各樣的技巧、途徑,嘗試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試圖營造「現場性」,但這種「現場性」是破碎的。「「現場性」是舞台和網上标志上的區別。

劇場是難能可貴的場域,因为演員和觀眾的身體、精神在同一時空共同存在,這是現時「新媒介」無法擁有的特點。 

但亦有人認為,曾經被視為劇場藝術抵抗媒介藝術最後殺手鐧「現場性」開始失效,「媒介的現場性」正在取代「身體的現場性」。

但同時,新媒介也增加了藝術可被複製的更多可能性。這可以幫助到更多的群體可以關注並欣賞更多種的藝術。

「新媒介」對於是戲劇,是危亦是機。

生活的慣性和突破

人必須打破慣性,才可找到新的可能性和出路。如過去生活於戰爭時代的瑪麗皇后或現在我們生活於疾情和政治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 ,即使相隔百年,艱苦的生活彷彿都有共通之處。

問到創作人如何探索新的生存方式。張飛凡認為人的本能是不停地學習如何生存。

「我們其實不會知道我們活在當刻所謂的「亂世」其實有多惡劣,往往都是是在「亂世」過後才能客觀回顧。其實生活苦或不苦,是一種相對的概念。香港過往在七八十年代的日子其實也有不少不幸的苦況出現,但當時的人不會覺得自己生於「亂世」,只因他們活着的模樣就是這樣,他們也無法看到打後香港風光的日子。我們今天經歷過繁榮的香港後,會認爲現在的香港處於「亂世」。但從另一過角度來說,只是曾經的香港風光太美,我們其實一直也沒有離開過苦難。我們曾經可以走過那些苦難的日子,或許我們將來也可以。」

撰文:Yan Ho